中新網昆明9月21日電(記者 劉越)“榴蓮的價格終于被打下來了!”
近年來,從社交平臺到尋常餐桌,“榴蓮自由”已然成為眾多中國消費者的切身體驗。而這抹舌尖上的甜蜜,正是中國鐵路高效運輸結出的碩果。
北京某商超內的泰國金枕榴蓮。中新網 劉越 攝數據亮眼 黃金通道助力“水果自由”
9月20日,“鋼鐵絲路好風光·鐵路口岸一線行”主題采訪活動在云南昆明啟幕。中國鐵路昆明局集團有限公司(下稱昆明鐵路局)95306貨運物流服務中心副主任周明波向記者團展示了一組令人矚目的數據:截至9月19日,中老鐵路全線累計開行貨物列車突破6萬列,貨運量超6760萬噸,其中跨境貨物運輸突破1500萬噸。
如此龐大的數據背后,是中老鐵路為區域貿易發展注入的澎湃動力。
“中老鐵路入境貨物中,榴蓮是當之無愧的明星產品。”周明波回憶道,在中老鐵路建成之前,榴蓮主要依靠磨憨公路口岸和海運入境。漫長的運輸周期和高昂的成本,讓榴蓮在國內市場身價不菲。
北京市新發地農產品批發市場內的榴蓮批發店鋪。中新網 劉越 攝2021年12月3日,全長1035公里的中老鐵路正式開通。這條鐵路北起中國昆明、南抵老撾萬象,在中國和東南亞之間構建起一條便捷的黃金大通道。2022年12月3日,首趟“水果專列”通過中老鐵路駛入中國,這一歷史性時刻,為泰國榴蓮開辟了一條快速、新鮮的“綠色通道”,使其能更快、更鮮地抵達中國市場。
“鐵路運輸讓榴蓮等熱帶水果市場投放量大幅增加,有效緩解了此前供不應求的狀況,助力國內消費者實現‘熱帶水果自由’。截至目前,通過中老鐵路入境的熱帶水果已達41.3萬噸。”
圖為中老鐵路國際貨物列車(玉溪-萬象)雙向開行。中國鐵路昆明局集團有限公司供圖周明波表示,這正是民眾直觀感受到“榴蓮價格被打下來”的關鍵因素。“運量持續增長,有效促進了市場投放量。量一提升,價格自然就松動了。”
國鐵昆明局昆明物流中心貨運值班員康雪嬌介紹,今年以來,民眾感受最深的就是“熱帶水果自由”,以榴蓮為例,其運量較去年同期增長超80%。可以說,中老鐵路為老百姓舌尖上的“甜蜜享受”貢獻了重要力量。
8月7日,“陸良蔬菜號”中老鐵路冷鏈班列從云南省曲靖市陸良火車站首發。石佳 攝“旺季時,我們每天光水果班列就要對開4列。”周明波表示,“雖然9月進入淡季,但每天仍保持1對以上。鐵路運輸不僅速度快,還依托2100多只冷藏集裝箱,保障了水果鮮度。”
列車呼嘯往來,將東南亞的榴蓮、山竹、龍眼等美味水果送進中國,又將中國的蔬菜、鮮花和溫帶水果送往老撾、泰國等國家。而中老鐵路帶來的,遠不止“水果自由”,它以速度縮短地理距離,以溫度傳遞合作誠意,還在更大范圍、更深層次上激活區域發展潛力。
創新聯運 跨境樞紐激活區域經濟
就在采訪當天,一列滿載貨物的中老鐵路“瀾湄快線”國際貨物列車從云南昆明集裝箱中心站始發,駛向老撾萬象。
自2022年1月10日開行以來,“瀾湄快線”國際班列已累計開行2400列,運輸貨物近100萬噸,并拓展出“滬滇·瀾湄線”“京滇·瀾湄線”等聯運產品,甚至實現了“瀾湄快線 + 中歐班列”的國際聯運。這一系列創新舉措,讓中老鐵路成為連接國內外市場的重要橋梁。
高效物流的背后,是通關效率的大幅提升。“口岸通關時間已從最初的近40小時壓縮到5 - 6小時。”周明波說。這一優勢大大縮短了貨物的運輸周期,降低了物流成本。
云南磨憨鐵路智慧口岸。中新網 劉越 攝與此同時,中老鐵路運輸跨境商品種類已從最初的10余種擴展至3300余種。出口的百貨、光伏產品、電子設備整裝待發,進口的礦產、橡膠、特色食品絡繹不絕。它不再只是一條鐵路,更是一條跨國的經濟走廊、一個持續擴大的“朋友圈”。
如今,中老鐵路已從單一物流通道轉變為區域經濟樞紐,跨境貨物覆蓋19個國家和地區、國內31個省(區)市,形成“中國制造南下、東南亞特產北上”的雙向流通格局。其中出口貨物連續3年同比增長達到40% - 60%,極大促進了中國與東南亞之間的貿易往來,“黃金線路”效應持續放大。
5月19日,一列貨運列車經中老鐵路抵達中國昆明。納建博 攝這一系列成果的取得,離不開鐵路部門持續優化的運營體系和基礎設施支持。近年來,國鐵昆明局持續構建完善“通道+樞紐+網絡”的物流基礎設施體系,推行“鐵路快通”模式,加強貨物運輸組織,運輸能力和效率進一步提升,跨境貨物列車每日開行數量由開通初期的2列增加到目前常態18列,列車牽引噸數由2000噸增至2800噸。亮眼數據的背后,是無數鐵路人的辛勤付出和不懈努力。
近四年風雨兼程,中老鐵路不僅送來了“榴蓮自由”的甜蜜,更送出了區域發展的機遇,織密了中國與東盟之間的合作紐帶,讓貿易更加暢通,讓文化更加交融,讓民心更加相通。當曾經昂貴的“水果之王”走進尋常百姓家,這條鋼鐵絲路寫下的,不僅是“最甜蜜的民生注腳”,更是其滋養區域經濟、溫暖百姓生活的生動見證。
2024年10月14日,首趟中老鐵路“京滇·瀾湄線”國際貨運列車從云南省昆明市王家營西站駛出。中新社記者 李嘉嫻 攝從一顆榴蓮的“平價之旅”,到3300多種商品的“跨境流轉”;從“水果專列”的民生溫度,到“瀾湄快線”的經濟廣度。中老鐵路一頭連著中國消費者的餐桌幸福,一頭連著東南亞商家的發展期盼,用鋼鐵脈絡串聯起“中國制造”與“東盟特產”,用高效流通點亮“雙向奔赴”的繁榮圖景。
在“一帶一路”的壯闊畫卷中,這條跨越山河的“黃金線路”,正以更多元的業態、更深厚的聯結,推動中國與東盟從“貿易互通”走向“發展共贏”,而那些藏在鐵軌間的甜蜜與機遇,還將在未來續寫更多精彩篇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