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9月26日電 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副部長李忠26日表示,目前,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投資運營規模2.6萬億元,比“十三五”期末翻了一番。
9月26日,國新辦舉行“高質量完成‘十四五’規劃”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介紹“十四五”時期就業和社會保障工作高質量發展成就。會上,有記者問:請問“十四五”期間,在社保基金投資運營方面開展了哪些工作?
李忠強調,社保基金保值增值事關廣大參保人員的切身利益,是提高基金長期支撐能力、推動社會保障事業高質量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舉措。“十四五”期間,人社部始終堅持以安全為前提,以合規為底線,按照規范、穩健、專業化、市場化運作的原則,會同有關部門積極推動完善社保基金投資運營政策,健全投資監管體系。尤其是去年以來,人社部積極落實推動中長期資金入市的決策部署,助力做好養老金融大文章。
一是基本養老保險基金實現穩健增值。“十四五”期間,人社部持續擴大委托規模、提升投資收益,扎實做好基本養老保險基金委托投資運營各項工作。目前,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投資運營規模2.6萬億元,比“十三五”期末翻了一番。基本養老保險基金自2016年底啟動投資運營以來,連續8年實現正收益,年均投資收益率5.15%,較好實現了保值增值目標。
二是企業(職業)年金基金規模持續擴大。企業(職業)年金是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基金投資運營狀況直接關系第二支柱作用的發揮。“十四五”期間,人社部從規范基金運營管理、加強風險防控、強化信息披露、完善長周期考核機制等方面,持續完善年金基金投資運營相關制度。目前,企業(職業)年金基金規模達到7.56萬億元,比“十三五”期末增加4.02萬億元。“十四五”期間,企業(職業)年金基金投資收益額超過7560億元。
三是儲備基金提供長期保障。設立全國社會保障基金、實施劃轉國有資本充實社保基金,是我國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增強養老保險制度可持續性的重要舉措。“十四五”期間,全國社會保障基金持續做大做強,劃轉充實社保基金國有股權承接和運營工作穩步推進。作為長期儲備的全國社會保障基金,規模3.22萬億元,從2000年成立以來,年均投資收益率7.55%,此外還有中央層面劃轉充實社保基金的國有資本及現金收益2.26萬億元,這些資金都將為進一步增強社會保障制度的可持續性發揮積極作用。
李忠表示,下一步,基金運營規模還會穩步擴大,人社部將進一步健全社保基金保值增值和安全監管體系,牢牢守住安全底線,確保基金長期穩健實現保值增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