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甘肅平涼,新型節能設備正在莊浪縣一家特種水泥制品車間里平穩運轉,為傳統產業的轉型升級提供動力。
這家曾受困于“高耗能”標簽的水泥企業,如今憑借中國郵政儲蓄銀行(以下簡稱“郵儲銀行”)甘肅省分行發放的“產品碳減排量+碳足跡”雙掛鉤貸款,走上低碳轉型的新路徑。
“十四五”期間,郵儲銀行在綠色金融政策驅動下,逐“綠”而行,在破解行業痛點中探索出特色發展之路。
頂層設計:構建綠色金融治理體系
“十四五”期間,“完善綠色金融政策體系,發展綠色信貸和綠色直接融資”的政策,驅動我國綠色金融從框架搭建邁向縱深推進。
錨定政策方向,郵儲銀行優化資源配置,加大綠色信貸支持力度,并設立45家碳中和支行、綠色支行,為綠色金融落地搭建“毛細血管”。
在具體實踐中,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難題突出。對此,郵儲銀行一方面制定“綠色金融授信政策指引”,明確風電、生物質能等重點支持領域;另一方面差異化下放審批權限,對綠色項目開通“限時服務+綠色通道”。郵儲銀行新疆區分行聚焦當地風光資源優勢,為阿勒泰25萬千瓦風電項目授信11.58億元,助力項目實現年均減排二氧化碳66萬噸;大連分行緊扣海洋強國戰略,為金砣漁業發放5000萬元貸款,助力建設國家級海洋牧場,打造“藍色碳匯”標桿。
產品創新:激活綠色轉型動能
推出光伏發電設備小額貸款、垃圾收費權質押貸款等創新產品;投資全國首單綠色個人汽車抵押貸款 ABS,承銷首單碳中和超短期融資券,拓寬綠色資金渠道……
“十四五”期間,為平衡高碳行業轉型需求與綠色項目風險收益,解決中小企業“輕資產、缺抵押”的融資難題,郵儲銀行加快構建“綠色信貸+綠色債券+綠色資管”的多元產品矩陣。
多元產品創新,激活了綠色轉型動能。在鋼鐵這一“雙碳”重點領域,郵儲銀行唐山市分行創新“鋼鐵產業低碳金融生態圈”,以超200億元授信覆蓋全產業鏈,破解傳統鋼鐵“高碳鎖定”難題。面對科技型綠色企業,郵儲銀行宜昌市分行打破“重抵押”慣性,將金莊科技的58項專利納入貸款授信評估,助力這家再生包裝紙企業突破資金瓶頸,年發電量提升至510萬度,廢水循環利用率進一步提高。
生態協同:扎實綠色發展根基
運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提升綠色金融服務效率,構建多領域、多行業協同發力機制,已成為金融機構精準做好“綠色金融”大文章的重要方式。
在新技術方面,郵儲銀行加快構建數字化風控體系。比如,依托“金睛”風險監控系統,實現綠色項目全流程環境風險監控;上線綠色標識自動識別功能,提升綠色信貸統計準確性;投產“金簡”無紙化系統,年減排二氧化碳100余噸,實現自身運營低碳化。
綠色金融的發展不能僅靠銀行“單打獨斗”。目前郵儲銀行已經加入聯合國環境規劃署金融倡議(UNEP FI)、簽署《可持續藍色經濟金融倡議》,采納負責任銀行原則(PRB),對標國際準則強化自身能力建設;同時,綠色貸款余額在今年6月末達9586.39億元,MSCI ESG評級提升至AA級。
從甘肅水泥企業的轉型突圍,到新疆風電的清潔能源輸出,再到大連海洋牧場的生態守護,郵儲銀行正緊扣國家政策、扎根地方實際、破解行業痛點,讓金融“活水”滋養綠水青山,為“雙碳”目標實現注入持久動能。(實習生朱超對此文亦有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