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記者 胡蝶 南璽)“在金福灣住了十幾年,今天終于拿到不動產證書,壓在心里的一塊石頭總算落了地!”9月23日,商南縣金福灣小區居民趙榮升手捧嶄新的不動產權證書,難掩激動之情。這張薄薄的證書,不僅是房產的“合法身份證”,更解決了困擾他多年的子女入學、房產交易抵押難題。
趙榮升的“心病”,也是金福灣、東畈兩個小區1118戶居民的共同困擾。這兩個小區的限價商品房由原商南縣房管局(現房產管理中心)牽頭建設,因當時未辦理竣工驗收備案、稅費繳納不齊全等問題,不動產證辦理工作停滯10余年,不僅影響居民日常生活,還制約了小區物業管理規范化發展,成為群眾反映強烈的急難愁盼問題。
今年以來,商南縣將化解不動產“登記難”納入為民辦實事重點項目,由縣自然資源局牽頭,聯合審批、住建、稅務、移民、房管等部門成立專項工作組,直面問題遺留時間長、資料收集難度大、政策紅線把控嚴、部門銜接事項多四大難題,全力推動兩個小區的房產證辦理工作。
為確保攻堅行動精準高效,工作組創新施策,構建了“分類施策、分步推進”的化解體系。嚴格遵循“缺什么、補什么,誰審批、誰負責”原則,先后出臺3個專項化解方案,細化9個方面28條具體政策,逐戶研判問題、制定針對性化解措施。將建設單位類型劃分為政策性住房、商品房、個人自建房3類,采取“三步走”策略。針對政策性住房的特殊性,實行“證審分離、并行辦理”模式,優先保障無過錯購房群眾的合法權益;對于商品房和個人自建房,在完善前置審批手續后再開展首次登記,堅決守住國有資產不流失的底線。
考慮到小區住戶多、信息比對復雜、辦理流程煩瑣等實際情況,縣自然資源局、移民辦、房產管理中心、稅務局等部門打破壁壘,同步推進合同信息確認、購房發票開具、稅務辦結單出具、契稅憑證辦理及不動產登記等工作,對符合條件的住戶直接納入首次辦證名單,大幅壓縮辦理周期。
“以前跑斷腿都摸不清流程,現在在家門口就能辦手續。”這是不少居民在辦理過程中的真切感受。為解決群眾對政策不熟悉、資料準備難等問題,縣自然資源局在兩個小區設立便民服務點,組建幫辦代辦專班:工作人員駐點宣傳政策,面對面解答疑問;現場受理不動產轉移登記業務,協助居民收集身份證、戶口本等材料,代為辦理測繪報告出具、契稅繳納、登記申請等手續。通過讓數據“多跑腿”,真正實現了群眾“少跑路、不跑路”,把辦證服務送到了居民“家門口”。
截至目前,金福灣、東畈兩個小區1118套限價商品房已全部完成首次登記,累計收集住戶資料610份,開具購房發票644份,出具稅務辦結單492戶,開具契稅憑證269份,成功辦理不動產轉移登記254份。這場歷時數月的攻堅行動,徹底解決了困擾居民10余年的不動產“登記難”問題,用實實在在的成效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讓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更加真切可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