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上海9月26日電(記者 繆璐)秘魯手工藝人奧斯瓦爾多·馬馬尼未曾料到,十年前與中國游客馬玉霞的一次偶遇,竟為他親手縫制的小小的羊駝玩偶開啟了遠赴大洋彼岸的進博之緣。亮相進博會這一國際大舞臺,成了改變其家庭命運的“密碼”。
蓋新房、添家具、買越野車……進博會帶來的訂單直觀地提升了馬馬尼一家的生活品質。他家那棟氣派的兩層小樓,甚至成了村里的地標建筑。受益于此的遠不止馬馬尼,源自進博會的訂單已助力秘魯200多個家庭脫貧致富。
溫暖駝團隊在進博會上的合影。(溫暖駝供圖)從五十件到兩萬件
在秘魯安第斯山區,羊駝毛制品是當地人重要的收入來源,馬馬尼一家也不例外。馬玉霞仍記得,初遇馬馬尼時,他和妻子正在大街上擺攤售賣羊駝毛手工制品。
“當時他們的攤位僅由幾張桌子拼成,十分簡陋,但羊駝玩偶做得比其他人的都漂亮。”來到馬馬尼攤位前,馬玉霞盡管已買了十多個,但還是忍不住下了單。
回國后,馬玉霞送了幾只羊駝玩偶給客戶,客戶愛不釋手,立即下了1000件的訂單。收獲訂單后,馬玉霞立刻讓秘魯的朋友按她畫的線路找到馬馬尼的攤位,開始了合作。但隨后的兩年,訂單增長陷入停滯,直到2018年與進博會相遇。
為了登上首屆進博會,馬玉霞與秘魯合伙人共同創立品牌“溫暖駝”。當羊駝玩偶在9平方米的展臺亮相,便吸引了無數的目光,客戶和訂單紛至沓來。“大家的喜愛遠超預期。”馬玉霞說。
“以前最多能賣50件、100件,現在生產根本停不下來。”馬馬尼說,“每年要交5次貨,基本每兩個月一次,每次2500到3000件,一年大概要制作2萬多件。”如今,溫暖駝已在上海開設4家、廈門開設1家實體店,客戶遍布浙江、江蘇、哈爾濱、三亞、烏魯木齊等省市。
撬動的不只是訂單
除了讓秘魯手工藝品直面中國大市場,進博會還倒逼著一場“品質革命”。馬玉霞坦言,首批羊駝玩偶質量參差不齊,生產過程也較為原始,“中間經歷了非常痛苦的磨合過程”。
最初,馬玉霞對質量的嚴苛要求連秘魯合伙人伊莎貝爾·賽阿(Ysabel Zea)也難以理解。他們認為銷路好,無需過分苛求。“一個小眼睛、小嘴巴何必如此較真?我們已經比秘魯本地產品好太多了。”賽阿曾這樣反問。
轉機出現在2019年。賽阿來到進博會現場。她意識到,在這個國際大平臺上,無論是世界500強還是初創企業,都可以同場競技,機會一律平等,最終還是要靠品質取勝。
馬馬尼(右二)一家來到中國,與進寶合影。(溫暖駝供圖)“某種程度上,它對我們這樣的公司更友好,”賽阿感慨道,“只要產品受消費者喜愛,就能獲得關注。當然,質量也必須不斷提升,超越秘魯標準,對標世界水準,才能贏得更大機會。”
隨后,溫暖駝經歷了一場“產業革命”。從原材料篩選、生產流程到最終加工,中國團隊引入了先進設備和嚴格品控。秘魯手工藝人從最初的抗拒轉變為主動學習。此外,秘魯合伙人每年赴華“取經”,工作理念也悄然轉變:準時交付、流程優化、追求零瑕疵。
不僅如此,溫暖駝團隊還跟隨進博會走向了更廣闊的國際舞臺。2025年6月25日,作為溫暖駝的代表,賽阿受邀參加了在聯合國萬國宮舉辦的“助力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進博會在行動”全球發展倡議主題研討會,向國際組織代表和各國常駐日內瓦代表分享了溫暖駝與中國市場“相遇”的動人歷程,共同探討如何以全球發展倡議為引領、以進博會為平臺,為全球發展注入更多活力。
塞阿說:“我們的案例很好地體現了,只要各國攜手合作,就能夠實現共同發展。我們今天來到這里,就是想向世界和人們講述這個故事,告訴大家這是可以做到的。如果我們能和平共處、攜手合作,作為一個整體共同努力,就能擁有強大的力量,實現更大的發展。”
成就更多“羊駝奇跡”
2023年,馬馬尼一家來到中國,他們在進博會現場制作的羊駝玩偶,引來眾多顧客駐足拍照、問詢購買、洽談合作。這讓馬馬尼對此前“你的作品在中國非常受歡迎”的描述有了真切感受。
馬馬尼至今仍覺得到中國參加進博會是一件不可思議的事情。除了參展,他們還游覽了外灘和豫園。他說:“這對于一個生活在鄉村,做著制作羊駝玩偶這樣不起眼工作的手藝人來說,能來到中國簡直跟做夢一樣,因為這是世界的另一端,不是嗎?”
每次馬玉霞到訪,馬馬尼一家的熱情接待都讓她倍感欣慰與成就。如今,溫暖駝在進博會上的展位面積已從最初的9平方米,拓展至54平方米。馬玉霞正在開發更多秘魯手工藝新品,她希望,將羊駝玩偶的成功經驗復制給更多秘魯手工藝人,實現更多的“羊駝奇跡”。(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