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9月29日電 (記者歐陽易佳)“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是未來趨勢,也是發展方向。”水利部規劃計劃司司長張祥偉今日在國新辦發布會上表示,“十四五”時期以來,水利部門系統謀劃推進數字孿生水利體系建設,即數字孿生流域、數字孿生水網、數字孿生水利工程,有效賦能流域防洪、水資源管理與調配等業務應用,強化了預報預警預演預案“四預”功能,成為推動水利行業新質生產力發展的顯著標志。
在監測感知方面,水利部加快構建“天空地水工”一體化監測感知系統,大力提升對水利物理對象的透徹感知能力,為水利工程安全風險監測防控、數字孿生水利體系構建和運行提供動態實時信息支持。
在數學模型方面,立足數字孿生水利體系精準映射、虛實交互、實現“四預”功能。加快構建“高保真”數字流場模擬數學模型系統,為水旱災害防御和流域水工程統一聯合調度提供決策支持。
“我們全面啟動12座智能大壩建設試點,加快推進現代化水庫運行管理矩陣建設。全國現代化水庫運行管理矩陣平臺基本建成,11814座水庫開展矩陣建設,完成6.2萬余座水庫的雨水情測報設施、5.5萬余座水庫大壩安全監測設施建設,大幅提升了安全風險感知預報能力。”張祥偉說,“數字孿生三峽、丹江口、小浪底、大藤峽投入實戰應用,其中數字孿生小浪底在2024年汛期有效支撐小浪底水庫調水調沙運行,累計排沙1.97億噸,發揮了很好的作用。”
截至目前,全國大江大河洪水預見期從3天延長到10天,為成功抵御珠江流域北江1915年以來最大洪水、海河“23·7”流域性特大洪水等提供了有力支撐,實現了對全國重點河湖268個生態流量控制斷面監測預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