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通訊員 楊 丹 李新偉
“出門幾步就有熱乎飯,四五塊錢葷素搭配,干凈又省心。”近日,在洛南縣古城鎮古城街社區老年助餐點,75歲的何當芹老人,笑著向上門檢查的紀檢監察干部夸贊。
今年以來,洛南縣紀委監委在開展民生難題調研時,發現空巢、獨居,高齡失能老人因身體、子女不在身邊面臨“吃飯難”“吃飯愁”問題。
老年人的“小事”即“民生大事”。縣紀委監委以老年助餐服務作為養老服務領域集中整治“小切口”,緊盯責任落實、服務規范、食品安全、資金使用等關鍵環節,推動職能部門把民生工程打造成“暖心工程”。
為精準對接需求,縣紀委監委督促縣民政局牽頭,聯合各鎮(街道)通過“入戶排查+預警核實+自主申報”鎖定服務對象,同時出臺《全縣積極發展老年助餐服務行動實施方案》《推進養老助餐服務實施意見》等文件,同市場監管、消防救援、衛健等部門建立聯合監管機制,從餐食搭配、細節服務到環境維護,為助餐點制定“操作指南”。
走進三要鎮三要社區“孝老食堂”,食品安全標識牌、收費標準、意見簿一目了然,廚房整潔,食材分類存放。“鎮紀委和市監所常來‘突擊檢查’,會查看食品安全、基礎設施、運營管理以及服務質量,上次還指導我們優化菜品、規范食品留樣和餐具消毒。”助餐點負責人說。
為提升服務質量,縣紀委監委組建“室組地”聯動監督組,通過“清單式摸排+點穴式檢查”,走訪500余戶群眾,11家助餐點,收集意見建議25條,排查問題30個,督促縣民政局完善配套政策與助餐模式。
如今,永豐鎮永豐街區試點“移民點嵌入式助餐”,利用紅白理事館、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資源,發動黨員村民為獨居老人送餐。
“我們探索出推行市場主體助餐,村級辦灶、日間照料中心混合助餐等多元模式,滿足老年人‘便捷、實惠就餐’的心愿。”洛南縣民政局局長陳建國介紹,“目前全縣已建成首批17個老年助餐點,覆蓋40%村居,日均服務1500余人次,惠及1.4萬群眾。”
資金是助餐服務長久運行的關鍵。縣紀委監委推動建立“個人出一點、企業讓一點、政府補一點、集體添一點、社會捐一點”的“五個一點”籌措機制。截至目前,民政局已撥付資金29萬元,社區集體經濟補貼10萬元,籌集慈善捐款10萬元,破解運營難題。
此外,洛南縣紀委監委聯合市場監管、財政開展補助資金專項檢查,嚴防優親厚友、挪用截留等問題。還建議聘請“兩代表一委員”、退休干部、熱線群眾等群體為義務監督員,監督資金使用、公示等,讓“一餐熱飯”溫暖更多老年人幸福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