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通訊員 毛濃林 謝云濤)“真沒想到,縣里這么重視我們退役軍人,不僅解決了編制問題,還根據我的特長安排了合適崗位!”近日,已順利在鎮安縣自然資源局下屬某單位工作的張某感慨道。他的安心,源于鎮安縣近年來用心用情用力推行的退役軍人安置就業“三個三”工作法。鎮安縣以“三堅持”破難題、實現遺留問題“清零”,以“三公開”促安置、樹立貢獻優先“導向”,以“三服務”助創業、鋪就創業就業“環境”,破解了安置歷史積弊,開辟了就業創業新路,讓“最可愛的人”成為“最有用武之地的人”。
鎮安縣直面難題,以“三堅持”原則推進工作:堅持原則底線,嚴格以《兵役法》《退役士兵安置條例》等法律法規為準繩,明確“依法依規”“時間界限”(以1998年為界分類處置)、“大穩定小調整”(優先保障編制并兼顧崗位穩定)三項核心原則,確保決策于法有據、科學合理;堅持精準施策,相關部門開展拉網式摸底,為每位需要安置的退役軍人建立詳細檔案,通過“一人一策”的個性化方案,許多個案得到精準化解;堅持多元協同,鎮安縣成立由縣長任組長的專項工作領導小組,整合縣委編辦、人社、財政、民政、教育、信訪、退役軍人事務等關鍵部門資源,形成“黨委領導、政府負責、部門聯動、社會參與”的工作合力。通過“三堅持”破難題,鎮安縣累計統籌126個事業編制,在全市率先實現符合政策安置退役軍人編制問題“清零”,126名退役軍人得到妥善安置,發放待崗期生活補助240萬元。
鎮安縣用“三公開”打造陽光安置模式:公開量化評分,讓貢獻“說話”。縣里制定科學的量化評分細則,對服役年限、立功受獎、艱苦邊遠地區服役經歷等7大類要素進行嚴格核驗、精準賦分。過程由紀檢監察部門全程監督,評分結果經本人確認并公示;公開崗位計劃,讓選擇“透明”。每年安置季前,縣里提前研判,制定安置方案,報請縣委編委會審定崗位計劃。通過公告、微信群、“一對一”電話等渠道,將單位、崗位、編制性質等信息精準推送給待安置士兵;公開選崗定崗,讓過程“陽光”。選崗工作中退役士兵本人現場自主選擇崗位、當場簽字確認。全程透明,實現“崗位、評分、名次、選擇、結果”五公開。自2019年“三公開”機制實施以來,鎮安縣已完成52名符合政府安排工作條件退役士兵的安置任務。“看著比自己兵齡長、立功多的戰友先選到了合適的崗位,我們心服口服,這也激勵我們在部隊要好好干!”一名等待安置的士官表示。
鎮安縣通過“三服務”構建全鏈條支持體系:強化政策服務,通過縣鎮村三級退役軍人服務站、微信群、官網等陣地,及時精準推送政策資訊和招聘信息,開展“送政策、送崗位”下鄉入戶活動。2019年以來,累計推送招聘信息超3萬條,舉辦專場招聘會10余場,提供崗位1.5萬余個。強化培訓服務,圍繞市場需求和退役軍人特點,開展“訂單式”“定向式”技能培訓,合作開展汽車駕駛、無人機操作等項目,累計培訓250余人次。落實學歷提升政策,支持220余名退役軍人通過高職擴招等渠道提升學歷。目前,已有500余名退役軍人實現穩定就業。強化扶持服務,創新推出“創業E貸”“兵支書貸”等專屬金融產品,累計為60余名有意創業的退役軍人發放貸款超2800萬元。落實稅收減免、場地租賃補貼等優惠政策,累計減免稅費80余萬元。成功培育了周小軍、吳常寶等一批先進典型。
鎮安縣探索出的以“三堅持”破難題、“三公開”促安置、“三服務”助創業為核心的工作法,有效解決了退役軍人安置就業的難題,更探索出了一條具有重要推廣價值的新樣本。“鎮安經驗”已被陜西省退役軍人事務廳肯定并推廣受到社會各界廣泛贊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