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銀發旅游”漸成服務消費升級新藍海
“我也要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9月8日,在新疆喀什香妃園景區入口右側的“香妃迎賓表演”舞臺落座區,從深圳乘著旅游專列來新疆旅游的史阿姨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別看我70多歲,坐火車我選的還是上鋪。”此時,是史阿姨在新疆游玩的第11天,她所參加的新疆中老年旅游團全程共計19天。
近年來,隨著居民生活水平穩步提高,消費觀念逐漸轉變,像史阿姨這樣踏上旅途的“銀發背包客”正日益增多。據中國旅游研究院(文化和旅游部數據中心)測算,截至“十四五”末,我國出游率較高、旅游消費較多的低齡健康老年人將超過1億人。
與此同時,政策持續加力推動銀發經濟發展,自《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深化養老服務改革發展的意見》發布以來,年內多項政策指向解決銀發群體急難愁盼問題。例如,商務部、國鐵集團等九單位印發《關于增開銀發旅游列車 促進服務消費發展的行動計劃》(以下簡稱《行動計劃》)指出,“擴大服務供給,積極培育服務消費新增長點,更好滿足銀發群體旅游服務需求”。
隨著政策落地顯效,文旅產業與銀發經濟的融合發展趨勢日益顯著,“有錢、有閑、有精力”的銀發群體,漸漸成為推動我國旅游市場復蘇的重要力量。為進一步釋放銀發旅游消費需求,近年來,政策面的支持力度也在不斷升級。《證券日報》記者在近日新疆行的調研中深切感受到,銀發旅游不再局限于“老年人出去玩”,而是正在成為服務消費擴容升級的新藍海,也成為釋放內需潛力的生動體現。
銀發旅游“新”圖景
當最后一縷夕陽沉入帕米爾高原,喀什古城的夜也從一盞盞銅燈里“蘇醒”過來。在古城深處的買買提大院門前,一對戴著紅色旅行帽的老夫妻正拿著新鮮出爐的羊肉串,擺出大口吃肉的姿勢,不遠處的同伴迅速舉起手機,記錄下了這充滿煙火氣息的鮮活時刻。
走進喀什的另一大著名景區——香妃園,記者在檢票口前停留不過十分鐘便看到,至少有4輛大巴車滿載著外地赴疆旅游的銀發游客來到此處。
“原來就知道新疆很美、很漂亮,看完電視劇《我的阿勒泰》后,更有沖動想親自過來看一看。”來自山東的高阿姨告訴《證券日報》記者,這幾天,她乘坐旅游專列先后游覽了天山天池、賽里木湖、火焰山等景區。喀什這一站結束后,她們還將去往哈密的“魔鬼城”。
當獨特的自然資源稟賦“撞”上去年爆火的《我的阿勒泰》,新疆成為了旅游市場上“現象級”目的地。
新疆鐵路旅游發展集團有限公司旅游事業部黨支部書記林聞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截至目前,新疆鐵路累計開行旅游專列360余列,共接待國內外游客20萬人次。2025年,新疆鐵路計劃開行百趟旅游專列,其中,銀發專列占70%至80%。
“今年暑運,烏魯木齊站累計發送旅客575萬人次、日均9.27萬人次,同比增長27.62%,較2017年開站后的第一個暑運增幅達206%。”中國鐵路烏魯木齊局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烏局”)烏魯木齊站副站長王長院對記者說。
值得一提的是,烏局在烏魯木齊至喀什間開行了夕發朝至“一站直達”特快旅客列車。喀什車務段段長薛九龍告訴《證券日報》記者,這趟特快旅客列車的開行,極大方便了旅客出行,讓國內外游客前往喀什“快進慢游”成為現實。截至8月底,今年以來喀什車務段發送旅客486.51萬人次,較2024年同期增長9.75%。
銀發列車的開行,更好地滿足了老年群體的旅游愿望。史阿姨告訴《證券日報》記者,這是她今年第三次報名旅游專列出行團。此前,她分別參加了東北三省之旅和浙江景區之行。這次新疆行程結束后,她還打算為自己安排一趟前往東亞國家的郵輪旅行。
國鐵集團數據顯示,今年以來,鐵路部門研發投用適老化旅游列車,持續打造“京和號”“齊魯1號”“瀟湘號”“天山號”等旅游列車品牌,在旅游熱點城市間加開旅客列車,激活“旅游列車+”經濟,拓展消費新場景。今年前8個月,全國鐵路累計開行旅游列車1551列,同比增長26.1%,較好地服務了旅游經濟、銀發經濟發展。
“適老”又“悅老”
銀發旅游市場的興起,反映的是我國人口老齡化的社會現實。
民政部、全國老齡辦發布的《2024年度國家老齡事業發展公報》顯示,截至2024年末,全國60周歲及以上老年人口31031萬人,占總人口的22.0%。另據聯合國《世界人口展望2024》預測,到2050年,中國60歲以上老年人口將達到5.04億人,占全國總人口的39.99%。
聯合國開發計劃署旅游專家、中國旅游研究院研究員黃璜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近年來,在人口老齡化背景下,銀發旅游群體顯著擴大,并且新一代銀發群體展現出了更好的健康條件、更充裕的休閑時間、更新的消費理念、更頻繁的出游意愿和更強大的消費能力,銀發旅游群體逐漸被看作是最重要的旅游市場之一,銀發旅游也成為了旅游業的重要增長引擎。
為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培育經濟發展新動能,2024年1月份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發展銀發經濟增進老年人福祉的意見》,首次對銀發經濟概念進行界定并提出,要推出一批老年旅游發展典型案例,拓展推廣懷舊游、青春游等主題產品。今年1月份印發的《行動計劃》從四方面部署更好滿足銀發群體的旅游服務需求。隨后,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于3月份印發的《提振消費專項行動方案》進一步提出,要“積極發展抗衰老、銀發旅游等產業,釋放銀發消費市場潛力”。
在多項政策措施的綜合支持下,我國銀發旅游市場延續高速擴張態勢。國家稅務總局最新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老年旅游服務銷售收入同比增長26.2%。這不僅高于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整體增速,而且遠超傳統旅游市場的恢復水平。
盡管如此,現有的旅游產業體系仍以中青年為主要目標客群,符合老年人需求的旅游要素和旅游產品較少。如線上智慧旅游領域出現的“數字鴻溝”問題,線下部分旅游景區、交通工具、餐飲住宿等旅游設施、旅游服務未進行適老化改造等問題,均成為制約銀發旅游需求釋放的重要障礙。
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助理研究員李闖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建議,旅游業在推進數字化的同時應進一步保留人工服務通道,開發簡化的“長輩模式”,并培訓專門的“數字陪伴員”提供面對面指導,讓技術成為選擇而非強制,真正實現“適數字化”而非“被數字化”。
記者從我國休閑旅游在線服務商同程旅行控股有限公司了解到,目前,該公司為銀發群體推出了代客下單服務:專業的旅游顧問在了解完用戶需求后,幫助不太會使用網絡預訂的老年用戶進行在線下單;另外,在行程通知和導游講解中,還推出大字體行程單、慢語速講解等服務,讓老年用戶能更好地知曉行程中的具體事項。
銀發旅游群體的旅游需求與年輕人存在顯著差異,即更注重行程舒適性、文化深度和社交屬性。攜程集團相關負責人告訴《證券日報》記者,攜程老友會針對銀發旅游群體進一步優化核心景點停留時間與體驗(比常規團時間延長20%),并優化跨目的地交通銜接方案(如拆分長車程、增加中轉休憩點),確保行程張弛有度。另外,根據老年用戶對旅拍、非遺體驗、歌舞等環節的喜愛,在現有線路中還強化了主題互動環節,加入手作體驗、互動游戲等。
在李闖看來,未來,若想真正釋放銀發旅游消費潛力,供給側需要進行一場從“青年友好型”向“全齡包容型”的范式轉型。具體而言,在基礎設施層面,還需持續推進適老化改造;在產品體系上,要開發真正符合銀發群體文化品位的高附加值產品。
持續拉動內需
銀發群體對“詩和遠方”的追尋,既是我國經濟社會蓬勃發展的縮影,亦是當下激活我國內需潛力的重要突破口。
中國銀河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章俊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一方面,銀發旅游消費總量的快速增長形成了新的需求增量,帶動住宿、交通、文娛、餐飲等多個環節的連鎖繁榮;另一方面,銀發旅游的產業鏈帶動效應突出,涉及適老化裝備、健康醫療、保險金融、智能科技等配套產業,形成“旅游、康養、科技”的復合生態。
章俊以銀發旅游專列舉例,每增開一列銀發旅游專列,不僅能夠提升沿線景區客流量、增加民宿入住率,還催生適老化設備、非遺體驗課程等新型消費場景。這種擴散模式,實質上是銀發群體從觀光旅游向文化深度體驗、康養旅居轉型的直接體現。
為進一步激活銀發旅游消費潛力,今年以來,已有多地相繼推出了相關補貼政策。
例如,西藏針對年齡在60歲及以上的銀發游客推出了專項補貼;上海面向參展2025老博會、列入補貼目錄的銀發旅游產品發放專項補貼,讓老年消費者在老博會上享受“真金白銀”優惠;廣東面向廣東本地居民、全國赴粵游客和入境游客安排發放2000萬元文旅消費券。
據中國旅游研究院(文化和旅游部數據中心)測算,到2028年,銀發旅游市場規模將達到約2.7萬億元。
我國作為穩居全球第二的消費市場,目前,消費對經濟增長的年均貢獻率已達到60%左右,主引擎作用持續凸顯。其中,包括旅游消費在內的居民服務性消費支出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比重已增至46.1%。
章俊預計,未來五年,銀發旅游對內需增長的貢獻度有望持續提升。長遠看,銀發群體對品質化、個性化體驗的追求,將推動企業從價格競爭轉向價值創造,銀發專列、康養旅居等新模式也有望拓寬服務業增長邊界。隨著健康、科技、文娛等板塊加速融合,銀發經濟還將催生更多新業態與新賽道,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持久動力。